连日调整中,上证指数跌破3300点,失守60日均线。4月24日,A股三大指数悉数回调,其中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更是跌逾1%。
对于市场的接连深调,多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当前阶段A股主要指数出现持续下挫,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首当其冲的,便是外部相关风险事件的扰动,直接加剧了市场波动。其次是通胀压力下,海外主要经济体加息预期升温。”
不过,对大盘接下来的运行,市场人士认为,在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加快、政策有望继续保持相对积极,业绩利空出尽、市场估值仍不高等情况下,对市场中期并不悲观,5月份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虽然A股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但量能是有所减少的,说明市场杀跌的动力不足。临近五一假期,接下来市场短期应该会呈现出缩量企稳的特征。”有券商策略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记者分析称。
方正证券研报进一步指出,技术面上大盘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反弹要求。短线大盘将围绕30日线及60日线震荡运行,短期的快速回调不改中长期上涨的趋势,3250点附近有较强支撑,大盘回落的空间有限。
内外因共振致连日调整
截至4月24日收盘,上证综指跌0.78%,跌破3400点报3275.41点;科创50指数跌1.83%,报1096.38点;深证成指跌1.17%,报11317.01点;创业板指跌1.71%,报2301.24点。
盘面上看,三大股指早盘集体低开低走,虽然一度反弹,但午后两市跌幅扩大,创指更是逼近年内新低。板块方面,半导体领跌两市,旅游出行、酒店餐饮等板块同样跌幅突出。
对于市场的较大幅度调整,市场人士分析称主要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内因包括经济面、业绩面、交易面、情绪面等扰动。外因则是加息预期升温和相关风险事件的扰动。
具体而言,经济面上,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环比增长1.6%。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虽然超市场预期,但4月以来高频经济跟踪数据,如建筑钢材成交量、上游开工率等,环比3月小幅下行,表明经济修复斜率边际放缓。”万家基金报告指出。
业绩面上,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进入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披露的最后一周,一些公司的“业绩雷”将被揭示,叠加五一临近,一般情况下这个时间点部分机构是会进行一些比较谨慎的操作。
“交易层面,前期累计涨幅较大、成交过热的主题出现轮动调整,是市场运行的内在需求。近期,市场的分化行情确实演绎得较为突出。”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
中信证券研报便指出,市场较大幅度震荡来源于极致博弈后的部分投资者心态失衡,行情极致分化下,部分投资者心态失衡,过度聚焦于短期博弈。
海外方面,相关风险事件对A股的半导体等板块,带来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胀压力下,欧美加息预期的升温。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且通胀依然维持高位,5月欧美大概率进一步加息,并且未来加息预期或进一步回升。”万家基金表示。
技术面大盘存在较强反弹要求
临近业绩披露尾声和五一假期,多方扰动因素交织下,市场行情接下来将如何演绎呢?
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短线建议投资者继续以观望为主,不过在政策面有望迎来积极信号、业绩面不确定性减少等情况下,市场接下来仍有结构性行情。
“随着4月底的临近,业绩利空因素的扰动力度将越来越弱,市场将逐步迎来‘利空出尽’、风险偏好提升的5月。”方正证券进一步指出,“技术面上,大盘存在着较为强烈的反弹要求。短期的快速回调不改中长期上涨的趋势,3250点附近有较强支撑,大盘回落的空间有限。”
方正证券分析称,4月24日大盘低开低走,尾盘收复部分失地,以此低点收盘并呈价跌量缩的态势。30日线及60日线失守,短期均线空头排列,中长期均线继续多头排列,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日线MACD指标的死叉,短线盘中难立即走高,指数偏离5日线较远,技术上严重超卖,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有望走出盘中反弹走势。
“短线大盘将围绕30日线及60日线震荡运行,若后续两个交易日能够收复60日线,则大盘有望走出反弹走势,若未能收复,则大盘短线有走弱的风险,但无论大盘如何运行,大盘运行的趋势没有改变,中长期均线多头排列的态势依旧存在。”方正证券分析称。
另一位券商投顾指出,周一A股缩量下跌,大盘四连阴后反弹已经一触即发,后续关注沪指能否在3日内迅速收复60日均线并进一步反抽20日线。
配置方面,前述券商投顾建议持有低位蓄势蓝筹品种的可以继续持有、耐心等待多头反击出现,而高位业绩不确定的题材品种追高仍要小心踩到业绩地雷,节前只低吸不追高。
对于当前的热门主题,兴业证券4月24日最新报告认为,当“数字经济”阶段性过热、进入震荡调整时,板块往往呈现内部轮动加速的特征,而非系统性的下跌。究其原因,在于“数字经济”是多逻辑叠加的板块,既有产业趋势的推动,又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加持,同时本身又是一个市值占比接近20%的庞大产业链条。因此,“数字经济”很难出现深度调整,而是在轮动中蓄力前行。
(责任编辑:申杨)关键词:
华为Mate 60 Pro需求旺盛!分析师郭明錤预测:一年内至少销售1200万部【附智能手机行业分析】
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