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底,枝城镇白水港凤栖广场绿草茵茵,花香弥漫;清澈的长江江面,不时有鱼儿跃起,激起一圈圈水花。
(资料图片)
52岁的李春梅早早来到江边,一手拿着夹子,一手提个塑料袋,将草坪中散落的枯树枝及白色垃圾捡起,放入袋中。“每天早晨到江边转转,捡捡路边的垃圾,看看村里的变化,已经成为习惯。”李春梅说。
精明干练的李春梅是白水港村党总支书记,也是白水港“清源护江”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之一。“我是外地嫁入白水港的,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对这段长江岸线,有着极深的感情。”
2018年,白水港村“清源护江”志愿服务队成立,主要成员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各小组组长及上岸渔民。从此,在这段2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时常可以看到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长江增绿,为家乡添彩。
志愿服务队刚成立,宜都市出台政策,长江全面禁渔,渔民全部上岸。志愿服务队立即投身其中,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渔民讲长江大保护的意义,并设身处地的帮助渔民解决上岸后的生活、就业难题。
“白水港是百年渔村,当地人打了一辈子鱼,听说要弃江上岸,很多人想不通。”作为在白水港生活了几十年的李春梅,深知捕鱼对当地村民养家糊口的意义。“没有办法,为了子孙后代计,必须上岸。”在志愿服务队宣传动员、帮助下,白水港村近百名渔民全部弃船上岸,开始新的生活。
紧接着,一个更重要、更棘手的任务摆在志愿队面前。2019年初,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启动,白水港村2公里长江岸线纳入整治范围,两年内完成整治。
“以前的长江岸线,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李春梅回忆,当时江边有几个刚关闭的经营码头,垃圾遍地。一到下雨天,江边的污泥、垃圾随着雨水流入长江,导致长江岸线受到污染,长期散发着臭味。
然而,两公里的长江岸线整治,却存在着一个个“拦路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地村民在河滩开荒种地,栽种树木,有的还搭起了简易的板房……近40亩江滩,竟然涉及200多户村民的“产业”。
“补偿不到位,坚决不让动工。”“我的菜地是当时集体分的,必须按征地政策补偿……”随着项目启动,村民的各种声音随之传来。
李春梅告诉记者,由于工程是分段推进的,她就和志愿服务队队员分头做村民工作,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登门。
一次、两次、三次……经过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村民思想转了弯,最终同意退出江滩,配合施工队施工。
如今的白水港长江岸线,两公里的绿色步道蜿蜒向前,朝阳、凤栖两个户外广场临江而立。一到晚上,广场上热闹非凡,附近村民纷纷前来,跳广场舞的、唱歌的、散步的……寂静的江滩变得分外热闹。
河岸变美,志愿服务队的干劲更足了。他们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巡查,流入长江的摇湾河是否有污染、江边的卫生管理是否到位、长江边是否有非法捕鱼、钓鱼人员……这些都是他们巡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这项制度,志愿服务队已坚持了5年。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清源护江”志愿服务队不懈的追求。2022年,李春梅获评“全国最美河湖卫士”荣誉称号。(通讯员付伍林)
关键词:
华为Mate 60 Pro需求旺盛!分析师郭明錤预测:一年内至少销售1200万部【附智能手机行业分析】
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