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之路必须而且只能与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支撑、特色支撑、理念支撑、力量支撑,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对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资料图片)
“第二个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新时代新征程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同时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从而更好地从理论层面指导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鲜明的特色支撑。“中国特色”既是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鲜明标识。中国道路之所以是中国道路,根本就在于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波澜壮阔的实践相结合构成了中国道路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民族特色。总体来看,民族特色才是烘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鲜明特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道路的特色之处。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无论我们吸收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最后都要本土化,都要把自己的发展之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个结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理念支撑。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民族的治国理政理念都会不可避免地受这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都会或多或少地打上这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养分,让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翻开浩瀚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二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这些思想、理念、观点被充分激活,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保持了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个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力量支撑。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竞争之外,文化、文明、制度等软实力竞争日益加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第二个结合”真正实现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文化力量。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李冰 谢小婉校对 | 姚毅
关键词:
华为Mate 60 Pro需求旺盛!分析师郭明錤预测:一年内至少销售1200万部【附智能手机行业分析】
2023-09-09